最高法今年6月曾经对工商部门的建议作出回复,回复表示2014年的规定是特殊背景下的特殊政策考量。但就现阶段情况看,职业打假人群体及其引发的诉讼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,其负面影响日益凸显,最高法要逐步遏制“职业打假人”的牟利性打假行为。赵律师介绍,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》也即将出台,该条例意见稿中不认可职业打假人为消费者,对职业打假人持一种否定态度。因此,关于江小华一案的判决,可能代表着法院的态度。
网传视频长达19秒。视频中,车辆全程保持行进状态。然而,车中的司机——一名身穿蓝色短袖制服的男子,眼睛几乎一直看着右手上的手机,左手也不时从方向盘上拿下来玩手机。爆料信息中称,“驾驶人为大理开发区城管局满江中队临时工”。
《验瓜师成网红!日敲西瓜3000个 精准辨别甜度厚度》职业打假人大量出现后,法院接收的案件激增,他们将法院作为一种工具,浪费了大量的法律资源。“职业打假人的目的就是为了牟利,很多起诉着重于能打赢和成本小、风险小,而非惩治不良商家。这就导致大量案件着眼于商品标签问题、专利号问题之类的瑕疵,而非对老百姓意义更大的质量问题。”




